2011年8月10日星期三

我也来随便说两句关于 『传谣和辟谣』

传谣辟谣这事情,和公信力关系不大,也不是一个禁止说谎这个层面的东西,本质上,这是一个方法论以及方法论普及的事情

公信力这东西本质上就是不可靠的。所谓公信力,是要让一个“德高望重”的人或机构下结论,然后大家来相信。事后验错或者根本不验。这本来就和宗教信仰没什么本质区别,用现在一句流行的话叫做“霸占舆论平台”。

第二,在舆论平台上说错话,传错消息几乎是不可避免的。说谎这个词不好,有点太主观。每个人都有犯错的可能,发出错误消息的可能,甚至否定掉正确消息的失误,用圣人的标准去要求每一个舆论传播者,结果只会是大家禁言。同理,我觉得用圣人的标准去要求政府、专家也是没有道理的。

传谣辟谣,这事情,本身是一个引用和论证过程。因此只需注意这两者的规矩,就可以让整个平台健康。在舆论平台里,如果有很多人的注意发表言论时候引用出处,发表观点的时候注意论证,就会留下更多的线索证伪,平台的群众自发的证伪。同样,不光是发表的人要注意引用和论证,传播和阅读的人也必须养成这样的方法习惯,在阅读信息的时候勤求出处,多问为什么。不用太关心信息发布者的德育,信息只要有自证和可靠的功能,即可。

具体到实际例子,随便举几个:

红十字会到底有没有挪用善款?这个事情本质上没有任何人能够“辟谣”的,很多人期望红会会长,甚至中国政府发言人出来说“有”或“没有”,这本身就是不对的。胡主席说没,就真没了?或者李承鹏说有,就真有?这些二次的个人判断,表面上看是辟谣,但是因为信息内容只有结论,没有可靠出处和基本论证,因此成了“信不信由你”的新一轮代考信息。或者说新一轮谣言候选者。

红会辟谣这事情其实相当的简单:公开账目即可。账目即是事实,账目可靠,账目自证。不需要任何公信力机构,这个事情就可以完成。而不是某个人出来拍胸脯。网上很多人喜欢“讨一个说法”,我觉得这就是方法不对路。

再看动车坠桥事件。这事件里有两个事情让我记忆深刻。一个就是王勇平的“反正我信了”;一个就是新周刊记者周凯莉的“辟谣”。前者就是典型的,想用“公信力”瞒天过海,不给任何可考事实和论证的典型。人民对于事件的认识已经开始觉醒,不是过去那么好糊弄的了。后者比较有意思。周凯莉第一时间赶到了动车现场,通过个人观察和同事补充的信息,发现动车车厢并没有被掩埋,所以立马发微博说:“网上说昨晚铲车进场掩埋动车是谣言,动车好好的,并没有给埋,请大家不要再传了”(原微博已经给删,我这是通过个人记忆表达那条微博大概意思)。

周凯莉挺这条微博是有进步的,但是也是有问题的。第一,她本人亲自赶到了现场,所以她的所见比较有可信度。但是她在方法处理上有三点有问题:1,引用的事实不可考。要是她能在微博上配一张动车还在的照片,就是观点证据皆有的完备信息;2,推导有误。动车车厢是没给埋,但是昨晚铲车进场是埋车头的(这个后来王勇平自己承认了),她过于急躁地用看到的车厢没给埋,就推导出昨晚没有铲车进场掩埋动车这个结论,太着急了。本质后果是产生了新一轮谣言。虽然这可能不是她本意。3,她尝试阻碍信息传播,给给更多人证伪的机会。号召大家不要传了,这就有霸占舆论平台的一点意思了。

这两个例子基本就可以看出,现在谣言和辟谣都是很暴力的“我说你就得信”的暴力信息传播,从方法本质上不对。依靠的是所谓公信力,但是很多人已经发现这套行不通了。中国已经过了“专家说什么就信什么”的年代了,一是公信力的丧失,二,更多的是大家意识到这种方法论的不科学。

最后,大家可以去看下方舟子打假。方舟子这个人做事情商很低,言语很多时候不中听,很小肚鸡肠,但是他有个很大的优点。所有信息都可考,都有论证,强调引用的重要性。从这个角度,我觉得他是值得学习的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